有著“宇宙行”之稱的工行正在加快布局全球貴金屬交易業(yè)務。近日,工行控股子公司——工銀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簡稱“工銀標準”)正式與巴克萊銀行簽署協(xié)議,將收購其位于倫敦的貴金屬倉庫以及相關的全部貴金屬倉儲業(yè)務線。收購完成后,工商銀行將成為第一家在倫敦擁有金庫并具備運營能力的中資銀行。
工行此前已取得倫敦黃金協(xié)會(LBMA)做市商會員資格和倫敦鉑鈀市場協(xié)會(LPPM)定盤商資格,成為倫敦金銀市場協(xié)會(LBMA)黃金定盤商和倫敦貴金屬清算體系清算銀行。
工行獲兩項重要資格
倫敦黃金市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現(xiàn)貨黃金市場,也是全球現(xiàn)貨黃金定價中心;中國則早已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增加中國在全球黃金定價的話語權、參與全球黃金交易則成為近幾年中資行重要布局的業(yè)務板塊,工行是其中進展最快的一家。
自2015年3月LBMA宣布由倫敦洲際交易所(ICE)采取電子化報價的方式管理黃金價格后,沿用了近一個世紀的倫敦黃金定盤價機制謝幕。此前倫敦黃金的定價是由法國興業(yè)銀行、加拿大豐業(yè)銀行、匯豐銀行、巴克萊銀行和德意志銀行通過電話通話等方式進行。
自從去年LBMA改變黃金價格管理方式后,引入了更多的銀行參與黃金定價,中行、建行、交行、工行先后獲準加入LBMA黃金價格機制,成為LBMA黃金定盤商。
2016年5月,工銀標準也獲準加入倫敦貴金屬清算公司(LPMCL)的貴金屬清算系統(tǒng),成為該公司2005年以來首家新增的集團成員。
這意味著,雖然4家國有中資銀行都獲得了LBMA黃金定盤商資格,但成為倫敦貴金融清算系統(tǒng)清算銀行的中資銀行只有工行一家。
工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全球絕大多數(shù)場外交易的黃金和白銀合約都在倫敦進行清算,倫敦在黃金市場上的清算地位相當于紐約在美元中的清算地位。參與倫敦貴金屬市場交易的機構通過在這幾家銀行開立貴金屬賬戶,來完成彼此間交易的清算。更為重要的是,與倫敦黃金定價拓寬定盤商范圍所不同的是,目前倫敦貴金融清算系統(tǒng)的成員銀行除了工行外,只有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加拿大豐業(yè)銀行和瑞銀集團5家歐美大型銀行。
歐美大行逐漸退出
中資銀行能在近兩年迅速搶占全球貴金屬交易市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資格,除了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國內(nèi)貴金屬需求激增外,或許也與國外監(jiān)管趨嚴,以及過去長期把持全球貴金屬定價和清算資格的外資銀行退出有關。
廣東一資深黃金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前幾年由于5家歐美銀行擁有倫敦黃金定價權,他們經(jīng)常通過電話、郵件或是信息服務終端私下聯(lián)合操縱金價,在金價高點時集體拋盤拉低價格,然后在低點時再買入推高價格,從中賺取巨額差價,經(jīng)常導致收盤前金價突現(xiàn)大幅波動。
“后來監(jiān)管趨嚴,嚴厲打擊價格操縱行為,(上述提及的)歐美大行幾乎都被罰過動輒上億美元的罰款,他們可能覺得錢越來越難賺,利潤空間被壓縮,所以選擇退出。”該黃金交易員稱。
2014年巴克萊銀行因操縱倫敦黃金定價被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jiān)管局(FCA)重罰2600萬英鎊,此后并宣布考慮在全球范圍內(nèi)退出貴金屬業(yè)務。德意志銀行也因陷入操縱黃金定價調(diào)查,宣布放棄倫敦黃金定價權和清算行成員身份,并關閉貴金屬交易部門。
據(jù)了解,這家金庫是倫敦最大、也可能是歐洲最大的私人金庫,可存儲2000噸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