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c交zzzooozzzooo_国产老肥熟xxxx_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_人妻护士在线波多野结衣

首頁>化工資訊

 推薦產品

 化工資訊

黑龍江玉米轉型陣痛|告別“坐在炕頭賣糧”的日子
2017-02-06

  據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我國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始自2007年,初衷是鼓勵主產區(qū)玉米種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然而,2011年之后,包括玉米在內的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跳水,而中國玉米收儲價格卻逐年提升,這讓國內庫存不斷堆積,玉米出現嚴重供給過剩。




  2016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價補分離新機制。執(zhí)行了8年的玉米收儲政策告別歷史舞臺,玉米市場從“政策市”過渡到“市場市”。我國玉米生產第一大省黑龍江的種植戶面臨艱難轉型。




  眼下正是寒冬時節(jié),又逢春節(jié)期間,對于黑龍江省玉米種植戶來說,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他們經歷了一個“非?!钡摹皣蓝薄:邶埥〖涯舅故薪紖^(qū)西格木鄉(xiāng)草帽村村支書楊明太告訴記者,2016年不僅經歷了罕見的“夏伏旱”還經歷了臺風“獅子山”的過境,農田發(fā)生大面積倒伏,產量減少了,增加了收割成本后又經歷了玉米價格的持續(xù)下跌,這對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楊明太:我這個村1000坰地,就得少收入600萬,全是玉米,今年包米的價格,最高0.47元加上補貼合到0.6元。我這兒賣的早,現在再賣三毛五。包的地就是賠錢,一坰地賠2000。




  記者:你沒想過要調結構嗎?




  楊明太:想過啊,現在沒啥道兒啊,沒有訂單不敢種啊,主要是考慮賣不出去啊,種了幾十坰的紫蘇,價格也是一般。




  同樣位于黑龍江省玉米主產區(qū)的肇東市黎明鎮(zhèn)種糧大戶韓曉艷也無奈的說:




  韓曉艷:基本上就是不賺錢了,去年就賠不少,里外里三、四十萬。




  今年玉米新糧價格持續(xù)下跌已經是不能改變的事實,農民也清醒的意識到過去“坐在炕頭上就把糧賣了”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佳木斯市新田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王慶偉告訴記者,多年來國家保護價收購,農民只重產量不重質量,市場化以后,質量低的自然就賣上不價了。




  王慶偉:2012年開始種玉米,好的時候是真賺錢,最多時4000畝,2015年就有壓力,2016年0.46元賣過,0.44元賣過,兩個價,現在三毛多,今年補點兒,持平。我算較好。其實黑龍江的玉米質量稍低于吉林,國家保護價,只重產量不重品質,30個水,32個水一個價,28個水也沒高多少,四個水差不少錢呢。3噸的和產2噸半的賣的差不多。




  對于國家玉米價補分離的政策,多數種植戶還都表示理解,王慶偉:




  王慶偉:包米一坰地一萬多的時候,不也沒說啥呢,就像買房子似的,漲不說,跌就不行了,我能接受,調肯定是要調,過程比較難,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




  雙城區(qū)大宏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莫長宏也認為,價補分離能夠助推農業(yè)改革:




  莫長宏:這樣政策也有好處,將來就是說看誰有能耐誰就干,以前大鍋推像啥包米都能出錢,那種年月沒有了,種地就是有風險的。




  雖然玉米政策調整的信號早已下達,但是調減玉米,減多少,怎么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如今小散戶大多都處于迷茫狀態(tài),種糧大戶也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試探著種一些其它作物,玉米仍然占種植面積的主要部分。但是,不管怎么說,莫長宏說這已經邁出了結構調整艱難的第一步。




  莫長宏:青貯玉米、兩瓜,蔬菜,青貯玉米今年6000畝,去年5000畝,前兩年2000、3000畝,沒那么多訂單,青貯是訂單的,雀巢,一畝地純利潤300多塊錢,和玉米他們拉回去,總的看,不至于賠。轉也不能多,大伙還不同意,我還算轉的快。




  和大多數種植戶一樣,佳木斯市新田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王慶偉也在這艱難的第一步前徘徊,種大豆、種草莓或者種雜糧,他沒有方向。




  記者:今年還是至少有一半地要種玉米?




  王慶偉:對,還是要種。沒辦法,要不然種什么?我都種大豆能保證賣出去嗎?我有溫室,有草莓和蔬菜。有點迷茫,雜糧這兒我也在做自己的品牌,綠色,無公害,但都弄雜糧的話相對就有沖擊了。




  肇東市農業(yè)局副局長尹才說種植結構調整陣痛肯定會有,但常年靠國家保護政策吃飯,絕非農業(yè)長久之計:




  尹才:以前農民種玉米在保護價和補貼政策支撐下,成為一種習慣,真正要增收,必須走轉方式調結構這條路,只不過早走晚走的問題。




  讓農民轉變幾十年的種植習慣的確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黑龍江省通過積極引導農民跟著市場走,跟著效益走,成功邁出了調整種植結構的第一步,2016年,黑龍江省已經把1000萬畝玉米種植調減計劃落實到土地上,在總播種面積2.1億畝不變的情況下,玉米種植面積降至1億畝以下,多年玉米一糧獨大的格局正在發(fā)生改變,黑龍江省農業(yè)委員會副巡視員李世潤:




  李世潤:黑龍江到了一個關口,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式、新常態(tài)新要求下農民闖市場能力比較低。黑龍江這些年已經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種植結構和種植模式,我們想調整的方向是“一減”、“五改”?!耙粶p”就是減玉米面積,第一改是“旱改水”,第二改我們說叫“米改豆”,第三改“米改經”就是改經濟作物,第四改是“米改雜”,就是玉米改雜糧雜豆。第五改,“糧改飼”就是農區(qū)牧業(yè),形成種養(yǎng)結合。特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種的好向賣得好轉變,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使結構調整平穩(wěn)快速推進,真正把結構調優(yōu)、標準調高、產業(yè)調大,效益調高,農民有收益。

上一條        下一條
上海丹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