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yè)大國,每年用于農業(yè)生產的農藥產品數量都十分巨大,長期化學農藥的使用已經對我國自然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地危害,農藥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逐步突顯,在環(huán)境保護大趨勢下,必須多措并舉盡快提高清潔生產水平。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對農藥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下,我國農藥行業(yè)發(fā)展迅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出口國。
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農藥行業(yè)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農藥企業(yè)數量為1642家,全國農藥產量達到374.1萬t,可生產500多個品種。
由此可見,我國的確是名副其實的農藥生產大國,但同時給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也遠遠大于其他國家。特別是在清潔生產方面,與發(fā)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農藥是一種或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三廢”組成復雜,毒性大且濃度高,不易治理。而且農藥品種多,工藝復雜,不同產品產污情況不同,同一產品也會因工藝、原料不同而產生不同污染物。
具體來看,農藥生產中排放的廢氣很多,如氯化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來源于加入過量的氣體原料、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回收不徹底形成的有機廢氣、處理廢水廢渣產生的氣體污染物等。
農藥生產中的廢水也不少,如氯化鈉、磷酸根、硫酸根等,主要來源于化學反應產生的廢水、操作過程中未反應的原料、處理廢水時產生的污染物等。
農藥廢渣則包括有機物、無機物等,主要來源有未反應的原料、過濾廢渣、蒸餾殘液、處理廢水時產生的沉渣和污泥等。
目前,對于廢氣,一般是通過過水吸收、活性炭吸附、RTO焚燒等方式處理。而不同廢水處理工藝則很不同,一般要先預處理,再進行物理、化學、生化法處理。廢渣由于熱值較高,通常以焚燒方式處理。
盡管我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對農藥生產工藝進行改進,研發(fā)“三廢”治理技術和資源回收技術,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仍面臨許多問題。例如,缺乏特征因子排放、副產物產品質量等標準。
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農藥清潔水產水平,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建立負面清單,制定和實施排放標準,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等??偟膩碚f,我國農藥清潔生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遠。